- 新聞動態
- 新聞動態
- 聯系我們
-
-
服務熱線
0532-67730590
電話:15853271727
傳真:0532-67730590
郵箱:guruidefuwu@163.com
地址:青島市城陽區玉皇嶺工業園
新常態下混凝土攪拌站技術質量管理
發布者:master
發布時間:2019-10-30 08:52:00
新常態下混凝土攪拌站技術質量管理
近兩年來,國內經濟增速放緩,房地產市場號召去庫存化,混凝土市場需求量趨于平穩。混凝土企業競爭加劇、項目招投標價格戰進入白熱化。混凝土的生產經營面臨巨大壓力,迫使混凝土企業要從依靠廉價勞動力、土地和投資的粗放型發展向依靠知識和科學技術的集約型發展轉變。
新常態,就是新的正常狀態。正常狀態是踏實的、穩步的、可持續發展的狀態。新常態下的混凝土企業,應積極轉變發展思路,從數量創造效益向質量創造效益轉變,從低端加工向專業化較強的生產服務轉變,著力打造產品多樣化、工藝智能化、管理精細化的“三化”混凝土企業。
攪拌站技術質量管理認知
新常態下技術質量管理整體思路是,提高團隊執行力,夯實基礎管理,按照攪拌站管理標準穩步扎實推進技術管理、質量管理;提升質量風險防控意識,在質量穩定、施工順利的前提下,運用技術創新、管理創新最大程度地降低主材成本,為站點營造利潤空間。本文將分別從基礎管理、技術管理和質量管理三個方面對攪拌站技術質量管理進行闡述。
基礎管理
混凝土企業基礎管理工作包括標準化工作、培訓工作、信息工作和計量工作。混凝土企業一線技術力量比較弱,專業水平較低,導致基礎管理薄弱。面對此種情況,應提高對基礎管理的認識,以精細化管理為目標,提高員工執行力為手段,不斷進行改善。
(1)嚴格執行標準化管理體系
按照技術質量管理標準開展工作,保證主管部門正常有序運行。對員工進行標準化培訓,提高員工對標準化的認可程度,確保員工對標準化運行細節熟悉掌握,能夠按照流程開展自身工作。
(2)提高從業人員專業素質
確保技術人員具有較高專業素質,建立符合工作要求的培訓計劃。要求試驗員能夠準確按照標準開展各項具體實驗,完成實驗數據收集及處理;要求資料員能夠熟悉掌握質保資料出具過程,熟知數據的來源及標準;要求質檢員能夠科學正確使用配合比進行過程控制并準確記錄。
(3)確保信息工作正常有序開展
信息工作是指為技術質量管理需要進行的信息收集、處理、存儲、分析、利用等工作,包括各種原始記錄、臺賬、統計報表和檔案工作。針對數據分析結果調整各階段工作重點,不斷循環“策劃—實施—檢查—處置”質量環。
(4)確保計量工作準確無誤
混凝土技術質量必須以準確計量為基礎。在進行攪拌樓計量系統校驗、檢定時,校核頻次、校核量程、參與人員、砝碼標準件保存等方面必須嚴格執行體系標準;按照標準要求對實驗室設備進行檢定、維修、保養;對設備未調零、未調平、使用條件不合規、維護不到位等情況進行檢查整改。
技術管理
技術管理主要分為配合比設計、商務策劃及技術服務三個方面。新常態下混凝土從業者必須認識到技術引領質量、技術服務質量、技術創造質量的大趨勢。以往工作嚴重忽略技術對于混凝土產品的研發作用。從業者應主動學習業內前沿技術,應用于實際生產提高經濟效益。技術管理目標是提高普通混凝土產品穩定性、特種混凝土產品多樣性;提高混凝土產品對地材的適應性;降低成本、提高利潤。
(1)配合比設計
按照“開發計劃書—試配與選定—驗證—資料歸檔—使用與調整—使用前確認”的工作程序建立攪拌站技術主管部門配合比數據庫。配合比設計重點在于大量成體系性質的試配,針對不同地材均能提供與之匹配合理的生產配合比。拒絕“拍腦門”式經驗主義而來的配合比。在進行配合比設計時,主動引入粗骨料空隙率及混凝土含氣量兩項指標,為配合比設計提供更多數據支撐。
(2)商務策劃
技術管理要因地制宜,依據不同項目具體要求,例如大體積混凝土、彩色透水混凝土等,通過制作專項混凝土供應方案來實現產品的性能和成本之間的平衡。針對承接項目進行科技創效、商務策劃,挖掘盈利點和虧損點。
(3)技術服務
服務是一項系統工程,不論是攪拌站的領導班子還是普通的員工都應引起重視。每個部門都應該樹立“大服務”意識[,倡導真誠服務文化,從客戶的需求出發,共同做好服務工作。“大服務”強調協作,各部門的良好銜接是實現整體服務質量上升的有力保證。各部門各崗位不管是在廠站還是項目現場,通力協作、舒暢溝通,才能最大化地發揮優勢,進而更好地提供項目期待的服務。
質量管理
質量管理包括原材料驗收檢測、質量風險管理、過程質量控制等三個方面。混凝土質量不僅僅是強度合格,更重要的是工作性符合施工要求。在質量求生存、質量創效益的新常態下,混凝土從業者要更加堅守質量底線,任何降本增效、商務策劃措施均應該建立在質量穩定合格之上,沒有質量,就不存在效益。
質量管理需要得到攪拌站領導班子的認同和大力支持,由攪拌站領導班子牽頭組織質量管理,將管理要求與要點分解到每個部門及個別重要崗位。并進行責任劃分與落實,技術主管部門發揮督導職能,加強反饋與溝通協調。
(1)原材料驗收檢測
原材料驗收檢測是質量控制的源頭,把握好源頭,才能做好質量管理。源頭工作是方向性工作,確保源頭能夠及時梳理質量控制的脈絡,調整階段性重點工作,最大程度上規避質量風險,節省成本。
(2)質量風險管理
首先應加強對質量風險的重視和防范,在主管部門季度、月度工作計劃中做好統計排查工作,在日常工作中,逐級分解防控質量風險,并針對特定的質量風險安排專人進行專項排查、防控;其次,風險防控重點在于重點崗位,包括質檢員、機操工、現場客服人員,通過人員選拔、培訓上崗、績效考核的方式對重點崗位進行管控,規避質量風險。
(3)過程控制
混凝土過程控制涉及開盤、檢測、調整、運輸、澆筑等五個方面。確保過程質量控制工作正常開展,應加強日常信息工作,確保過程記錄信息完整,保證產品的可溯源性。完整的信息收集、處理、存儲、分析、利用工作能夠直接反映技術主管部門運行情況、職工的工作狀態與業務水平。諸如文件混亂、試驗錯誤、數據異常、數據涂改、數據作假、簽字不全、現場混亂等基礎管理問題都會在過程管理中突顯出來。
過程控制與基礎管理兩者相互影響又相輔相成。混凝土從業者需在執行過程中夯實基礎管理支撐過程控制,同時監測過程控制改進基礎管理。處理這兩者之間的矛盾是技術質量部門中最常見,也是難于解決的問題。解決這個問題,唯有通過培訓提高員工的專業素質與職業態度,通過績效管理將工資與業績掛鉤,提高員工責任心及執行力度,徹底消除基礎管理與過程管理交接的薄弱地帶。
質量與成本的辯證關系
單方主材成本最低,不一定攪拌站生產成本最低。主材成本過低,導致混凝土質量波動變大,過程控制難度加大,極易導致混凝土離析、堵管、退貨。由此造成的混凝土報廢、降級處理、罐車油耗上升、泵車故障維修、泵管報廢、人工成本上升等顯性成本問題;質量風險加大、客戶滿意度下降、品牌影響力下降等隱性成本問題。所以綜合上述原因,應該樹立全面成本管理觀念,保證生產施工順利的配合比才是成本最低配合比。
在成本控制過程中,產品質量最好、成本最低、技術手段最優,是技術質量管理人員一直追求質量與成本的理想狀態,追其根本,應做到以高質量開源,努力尋求產品創新,優化質量與成本實現手段,過程中,建立有效的風險管控措施、合理的質量安全管理布控、全員參與的質量管理理念為保證,實現低成本節流,最終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。
結束語
近兩年來,國內經濟增速放緩,房地產市場號召去庫存化,混凝土市場需求量趨于平穩。混凝土企業競爭加劇、項目招投標價格戰進入白熱化。混凝土的生產經營面臨巨大壓力,迫使混凝土企業要從依靠廉價勞動力、土地和投資的粗放型發展向依靠知識和科學技術的集約型發展轉變。
新常態,就是新的正常狀態。正常狀態是踏實的、穩步的、可持續發展的狀態。新常態下的混凝土企業,應積極轉變發展思路,從數量創造效益向質量創造效益轉變,從低端加工向專業化較強的生產服務轉變,著力打造產品多樣化、工藝智能化、管理精細化的“三化”混凝土企業。
攪拌站技術質量管理認知
新常態下技術質量管理整體思路是,提高團隊執行力,夯實基礎管理,按照攪拌站管理標準穩步扎實推進技術管理、質量管理;提升質量風險防控意識,在質量穩定、施工順利的前提下,運用技術創新、管理創新最大程度地降低主材成本,為站點營造利潤空間。本文將分別從基礎管理、技術管理和質量管理三個方面對攪拌站技術質量管理進行闡述。
基礎管理
混凝土企業基礎管理工作包括標準化工作、培訓工作、信息工作和計量工作。混凝土企業一線技術力量比較弱,專業水平較低,導致基礎管理薄弱。面對此種情況,應提高對基礎管理的認識,以精細化管理為目標,提高員工執行力為手段,不斷進行改善。
(1)嚴格執行標準化管理體系
按照技術質量管理標準開展工作,保證主管部門正常有序運行。對員工進行標準化培訓,提高員工對標準化的認可程度,確保員工對標準化運行細節熟悉掌握,能夠按照流程開展自身工作。
(2)提高從業人員專業素質
確保技術人員具有較高專業素質,建立符合工作要求的培訓計劃。要求試驗員能夠準確按照標準開展各項具體實驗,完成實驗數據收集及處理;要求資料員能夠熟悉掌握質保資料出具過程,熟知數據的來源及標準;要求質檢員能夠科學正確使用配合比進行過程控制并準確記錄。
(3)確保信息工作正常有序開展
信息工作是指為技術質量管理需要進行的信息收集、處理、存儲、分析、利用等工作,包括各種原始記錄、臺賬、統計報表和檔案工作。針對數據分析結果調整各階段工作重點,不斷循環“策劃—實施—檢查—處置”質量環。
(4)確保計量工作準確無誤
混凝土技術質量必須以準確計量為基礎。在進行攪拌樓計量系統校驗、檢定時,校核頻次、校核量程、參與人員、砝碼標準件保存等方面必須嚴格執行體系標準;按照標準要求對實驗室設備進行檢定、維修、保養;對設備未調零、未調平、使用條件不合規、維護不到位等情況進行檢查整改。
技術管理
技術管理主要分為配合比設計、商務策劃及技術服務三個方面。新常態下混凝土從業者必須認識到技術引領質量、技術服務質量、技術創造質量的大趨勢。以往工作嚴重忽略技術對于混凝土產品的研發作用。從業者應主動學習業內前沿技術,應用于實際生產提高經濟效益。技術管理目標是提高普通混凝土產品穩定性、特種混凝土產品多樣性;提高混凝土產品對地材的適應性;降低成本、提高利潤。
(1)配合比設計
按照“開發計劃書—試配與選定—驗證—資料歸檔—使用與調整—使用前確認”的工作程序建立攪拌站技術主管部門配合比數據庫。配合比設計重點在于大量成體系性質的試配,針對不同地材均能提供與之匹配合理的生產配合比。拒絕“拍腦門”式經驗主義而來的配合比。在進行配合比設計時,主動引入粗骨料空隙率及混凝土含氣量兩項指標,為配合比設計提供更多數據支撐。
(2)商務策劃
技術管理要因地制宜,依據不同項目具體要求,例如大體積混凝土、彩色透水混凝土等,通過制作專項混凝土供應方案來實現產品的性能和成本之間的平衡。針對承接項目進行科技創效、商務策劃,挖掘盈利點和虧損點。
(3)技術服務
服務是一項系統工程,不論是攪拌站的領導班子還是普通的員工都應引起重視。每個部門都應該樹立“大服務”意識[,倡導真誠服務文化,從客戶的需求出發,共同做好服務工作。“大服務”強調協作,各部門的良好銜接是實現整體服務質量上升的有力保證。各部門各崗位不管是在廠站還是項目現場,通力協作、舒暢溝通,才能最大化地發揮優勢,進而更好地提供項目期待的服務。

質量管理
質量管理包括原材料驗收檢測、質量風險管理、過程質量控制等三個方面。混凝土質量不僅僅是強度合格,更重要的是工作性符合施工要求。在質量求生存、質量創效益的新常態下,混凝土從業者要更加堅守質量底線,任何降本增效、商務策劃措施均應該建立在質量穩定合格之上,沒有質量,就不存在效益。
質量管理需要得到攪拌站領導班子的認同和大力支持,由攪拌站領導班子牽頭組織質量管理,將管理要求與要點分解到每個部門及個別重要崗位。并進行責任劃分與落實,技術主管部門發揮督導職能,加強反饋與溝通協調。
(1)原材料驗收檢測
原材料驗收檢測是質量控制的源頭,把握好源頭,才能做好質量管理。源頭工作是方向性工作,確保源頭能夠及時梳理質量控制的脈絡,調整階段性重點工作,最大程度上規避質量風險,節省成本。
(2)質量風險管理
首先應加強對質量風險的重視和防范,在主管部門季度、月度工作計劃中做好統計排查工作,在日常工作中,逐級分解防控質量風險,并針對特定的質量風險安排專人進行專項排查、防控;其次,風險防控重點在于重點崗位,包括質檢員、機操工、現場客服人員,通過人員選拔、培訓上崗、績效考核的方式對重點崗位進行管控,規避質量風險。
(3)過程控制
混凝土過程控制涉及開盤、檢測、調整、運輸、澆筑等五個方面。確保過程質量控制工作正常開展,應加強日常信息工作,確保過程記錄信息完整,保證產品的可溯源性。完整的信息收集、處理、存儲、分析、利用工作能夠直接反映技術主管部門運行情況、職工的工作狀態與業務水平。諸如文件混亂、試驗錯誤、數據異常、數據涂改、數據作假、簽字不全、現場混亂等基礎管理問題都會在過程管理中突顯出來。
過程控制與基礎管理兩者相互影響又相輔相成。混凝土從業者需在執行過程中夯實基礎管理支撐過程控制,同時監測過程控制改進基礎管理。處理這兩者之間的矛盾是技術質量部門中最常見,也是難于解決的問題。解決這個問題,唯有通過培訓提高員工的專業素質與職業態度,通過績效管理將工資與業績掛鉤,提高員工責任心及執行力度,徹底消除基礎管理與過程管理交接的薄弱地帶。
質量與成本的辯證關系
單方主材成本最低,不一定攪拌站生產成本最低。主材成本過低,導致混凝土質量波動變大,過程控制難度加大,極易導致混凝土離析、堵管、退貨。由此造成的混凝土報廢、降級處理、罐車油耗上升、泵車故障維修、泵管報廢、人工成本上升等顯性成本問題;質量風險加大、客戶滿意度下降、品牌影響力下降等隱性成本問題。所以綜合上述原因,應該樹立全面成本管理觀念,保證生產施工順利的配合比才是成本最低配合比。
在成本控制過程中,產品質量最好、成本最低、技術手段最優,是技術質量管理人員一直追求質量與成本的理想狀態,追其根本,應做到以高質量開源,努力尋求產品創新,優化質量與成本實現手段,過程中,建立有效的風險管控措施、合理的質量安全管理布控、全員參與的質量管理理念為保證,實現低成本節流,最終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。
結束語
攪拌站基礎管理、技術管理和質量管理之間是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的辨證關系。技術質量管理是方法與工具的統一體,是攪拌站技術質量部門的核心要素。作為一名優秀的合格的技術質量管理者,應夯實基礎管理,做好技術管理和質量管理,運用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的辦法,打造一只優秀的技術團隊和管理隊伍,從而為攪拌站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,為企業建立更好的口碑形象。